新中国成立初期,我国积贫积弱,在工业和科技方面尤为明显。但好在我国科技方面的爱国人士在学成归国后,大多都愿意回到当时的中国,用自己的毕生所学报效国家。我们知道中国的科学界有“三钱”,他们都为中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。我们也都听过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、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这两位的名字,但我们不知道的是,这些人他们都有一位共同的老师,这位老师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——叶企孙。
叶企孙1898年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,所以在他小的时候,家人就一直在教他学习儒家慎独、三省吾身等等的思想。所以他虽然不善言辞,但却是一个温润如玉的真正的君子。跟叶企孙相处过的朋友、老师都对他评价颇高,说他行事有真正的君子之风。后来在1915年的时候,他考上了清华,并成立了科学会这样一个学生团体。据后来史料记载,科学会也是校史上的第一个学生团体。值得称赞的是,入学时他只有17岁,但是却创立了影响范围甚广、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。
1918年,叶企孙有机会去美国留学,也是此次留学为他以后的科学生涯奠定了基础。他去美国后在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深造,他的导师非常的欣赏他,总是带他做研究课题。在他23岁的时候,他就研究出了测定基本作用量子的H值。这个H值也被当时公认为是国际上最精确的H值,更值得一提的是,这一数值在国际物理学界被使用了16年。23岁就能有如此成就,说明他的学术能力超群,有极高的学术天分。
在叶企孙27岁的时候,他排除万难,回到母校清华学校去教书。他当时教书的时候条件十分艰苦,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物质条件匮乏,更重要的是在当时,学物理的人是凤毛麟角。叶企孙回国执教之后,才开始有了物理学这个专业,刚开始学生寥寥无几,虽然是孤军奋战,但是他备课从来都不马虎,一直都认真负责。虽然辛苦,但他却只问耕耘,不求收获。由于叶企孙执教非常严格,所以他教出来的学生质量都非常高。
早年的大学实际上是由北洋政府统管的,校长大多都是政客而非学者,你来我往,换校长如同家常便饭。对于教学工作而言,这并不是好事。为了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,1927年的时候,为应对此种情况,学校成立了教授会和评议会,目的是制衡官僚体制,保障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。叶企孙也是当时的议员之一,带领着教授学者与北洋军阀展开斗争,护住了这一方净土,教育出了像钱学森等大批优秀的学生。
因为一直致力于物理学研究和教学,叶企孙终其一生都没能成家,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学生,教过的学生中有79位后来成为了科学院士。学生中像钱三强、华罗庚、邓稼先等人,每每提起自己的老师都十分的感慨,对老师永远都心怀敬意和感激。他还有一个叫熊大缜的学生,与他关系十分亲厚,但不幸的是,那时国共关系处于水深火热之时,熊大缜被定性为国民党地下工作者,作为老师,他也受到了牵连。
1968年,年近70的叶企孙被赶出清华,同时被捕入狱。后又被错误的对待和拷问,在后来一年多的监狱生活里,使他原本就不再硬朗的身体彻底垮掉了,精神也出现了问题,疯疯癫癫,认不得人了。身边又没有任何家人,只能在街头乞讨为生。1977年1月13日,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。
时至今日,除了史学家们和他的学生们,了解叶企孙生平的人寥寥无几,这的确是一件让人难过的事情。近百年前,叶企孙先生在落后贫穷的中国播下了知识的种子,才让我们的新中国出现了这么多建设国家的人才,而我也是如今才知道叶企孙先生的存在,他值得我们敬仰,在此向叶企孙先生致敬!
叶企孙先生华罗庚熊大缜叶企孙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下一篇:没有了
- 2024/12/21他一生未娶,教出79位院士,年近七旬却被赶出清华,街头乞讨求生